7 月 30 日,我院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进入第三天。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以《立德铸魂 建设教育强国——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复旦探索》为题作专题报告,为全体学员带来一场思想盛宴。
徐珂系统回顾了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八年来的迭代历程:2017 年作为上海市首批试点单位“启航”,2019 年出台《课程思政攻坚行动计划》全面“领航”,2020 年对接教育部《指导纲要》深化实施,形成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复旦方案”。他重点分享了四条核心经验:一是顶层设计,构建“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教务牵头抓总、部门联动、院系落实”的一体化格局;二是体系化建设,打造“核心思政课程—支撑类通识课程—辐射型专业课程”三层育人圈,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、教师人人讲育人;三是示范引领,实施“3030 示范工程”,已建成 20 门在线开放课程、100 门校级示范课,辐射全校 80% 以上专业;四是分类施策,针对文、理、工、医不同学科特点,建立差异化的思政元素融入指南,确保“有方向、无定法”。
在互动环节,参训教师围绕“德育渗透路径”“创新能力培养”等热点踊跃提问。徐珂结合复旦实践,逐一给出可操作的“工具箱”:用当代中国成就鼓舞学生“四个自信”;用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激励学生勇担重任;用先贤名师身边故事温润学生心灵;用高深学问与前沿探索增强学生本领。同时提醒教师“三不要”:不用个人负面情绪影响学生感知,不用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学生,不用夸大历史曲折损害学生信念。
我院党总支书记刘学工高度评价本次报告“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价值”,现场部署以教研室、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专题研讨,要求深度吸收复旦经验,形成契合我院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。
一天紧张而充实的研学,让“体系化建设”“分层辐射”等复旦密钥转化为每一位骨干教师心中的施工图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自觉把价值引领内化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涵,把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转化为育人实践的新动能,在立德树人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。